Reason to trust

How Our News is Made
Strict editorial policy that focuses on accuracy, relevance, and impartiality
Ad discliamer
Morbi pretium leo et nisl aliquam mollis. Quisque arcu lorem, ultricies quis pellentesque nec, ullamcorper eu odio.
最近的幣圈,是不是有種久違的熟悉感?Airdrop又來了、迷因幣開火、連比特幣自己都像醒過來一樣。幾個月前還在9萬多慢慢磨的BTC,現在直接衝破10.6萬美元,很多人開始問:「會不會衝到12萬?還是15萬?甚至…25萬?」
喔這問題不是你我第一次問,也不是只有小散在喊。知名Podcast主持人Scott Melker直接開預測2025年底,比特幣上看25萬美元。他怎麼說?不是憑感覺,而是看準了背後那股機構錢潮:退休基金、ETF資金、大公司直接往BTC撥款,這種不是炒短線,是當核心資產在配。這跟2017、2021那種韭菜瘋狂追高不一樣,現在是真的有結構性轉變。
而《富爸爸,窮爸爸》的羅伯特清崎,也跟進放話:「央行體系會崩,比特幣才是真正的避風港。」他自己還說正在加碼BTC,目標一樣25萬。是不是有點瘋?但回頭想,比特幣從2020年的3000美元到後來漲到69,000,你說從現在再2.5倍,其實好像也不是不可能。
可是,就算你看多BTC,又能怎樣?
這才是重點。看多歸看多,但你手上真的有幾顆比特幣?說真的,現在一枚要十萬美元,光靠囤現貨對一般人根本沒戲唱。除非你是早幾年就在抄底的OG,否則現在進場成本高到嚇人,更別說想從中獲利還得有波段操作技巧。
但這時候,BTCBULL就出場了。這東西本質上是個迷因幣,名字也直白:「Bitcoin Bull」。它不是說要取代比特幣,而是打造一個可以讓你同步BTC漲幅、同時領到獎勵的代幣玩法。有點像掛勾型Warrant,BTC每漲到某個價格點,它就給你獎勵,還真的直接空投比特幣到你的錢包裡。
聽起來很虛?但預售才開一兩天,就已經湧入600萬美元資金。而且不只空投,它還有價格掛鉤的銷毀機制,每過5萬美元就燒一批代幣,減少流通量,推升價值——你想想,一邊賺BTC,一邊看自己手上代幣變稀,這不是雙贏是什麼?
那種你參與得到的「比特幣牛市」
比特幣漲到20萬,對你來說會不會只是新聞標題?如果你只是買了0.01 BTC,價值也就多個幾百美金。可BTCBULL玩得就是那種讓小資也能共舞的玩法,你買的是一種進場票,但附帶獎勵、有收益、還能參加整個升級旅程。
比方說:BTC漲到15萬?OK,空投一輪BTC給代幣持有者。再到20萬?再來一次。而最炸的,是到25萬美元,會有最大一波BTCBULL空投給社群,尤其是那些在預售就進場的早鳥。也就是說如果現在進場,未來幾次空投都能吃到。
而且,它還綁定了Best Wallet這種多鏈錢包,空投直接打到錢包,完全不需去設定複雜的BRC-20位址,這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大福音。對了,還可以質押拿高收益,反正只要你不急著賣,一直放著也有被動收入。
迷因幣?其實是另一種新型投資通道
BTCBULL雖然有Meme基因,但它絕對不是那種純炒熱度、沒實質模型的幣。相反,它在做的是「把比特幣的價格波動視覺化、遊戲化」這個過程。每次價格達標,不只是你感覺賬面多了,而是真的給你獎勵、真的幣變少、真的市場價格變化,這不是遊戲,是一種讓你參與感極強的動態投資工具。
很多人說,這是繼DOGE、SHIBA後最有潛力的Meme+資產組合,但我覺得它甚至比那些更成熟。因為它綁的是比特幣,不是純幻想。
總結:
2025年這波牛市還沒結束,可能甚至還沒開始真正發威。比特幣會不會衝到25萬?沒人能100%保證。但如果真如Scott Melker和清崎所說,這是一場由ETF、機構、政策逐步堆出的長線行情,那現在進場,至少還有得玩。
而BTCBULL,就是給我們這些「想賺又進不去BTC現貨」的人,一張通行證不需要10萬美金,也不用天天盯盤,更不需要成為鏈上高手。只要相信BTC會漲,然後買幾枚BTCBULL,就能開始同步這場旅程。
想想看,等BTC到250K時,空投、銷毀、價值翻倍的代幣就在錢包裡安靜躺著,那感覺,可能比你自己在交易所衝進衝出還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