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ad幣價暴漲46%:Coinbase首場代幣銷售吸引86,000人、主網上線引爆全球資金熱潮

2025年,加密市場迎來少見的「雙重點火」場景——Layer1公鏈Monad主網正式上線,同步搭配全球最大合規交易所Coinbase的首次代幣銷售。Monad作為新一代高效能公鏈,其原生代幣MON在開盤初期雖一度跌至0.02美元,但短短數小時內迅速反彈至0.0365美元,相較Coinbase公售價0.025美元,暴漲46%,現價升至約0.04292美元。此次價格逆轉並非單純市場炒作,而是結構性需求與全球資金重新配置交錯的結果。

Coinbase首場代幣銷售背後的全球資金熱潮

Coinbase首次代幣銷售吸引了前所未有的市場關注。短短一週內,全球來自70多個國家的86,000名參與者搶購MON,認購總額達2.69億美元,比原定1.875億美元配額超額認購1.43倍。值得注意的是,Coinbase內部調查顯示,多數參與者目標是長期持有而非短線投機,這種「散戶主導」的模式與過去以VC和白名單為主的發行方式形成鮮明對比,也象徵著L1代幣的首發敘事正在重新回到散戶主導的早期階段。

在代幣發放前,部分社群用戶曾對Coinbase的說明產生疑慮,擔心將MON提至鏈上參與生態會被誤判為即時拋售,影響未來分配。但Coinbase官方明確澄清,鏈上使用本身並不會被視為出售,成功解除市場焦慮,也為開盤後的高交易量和強勁流動性奠定基礎。此次發行的成功,不僅顯示散戶對高質量L1項目的參與熱情,也讓市場資金結構呈現「高合規 × 高透明 × 散戶主導」的新趨勢。

Monad主網上線:生態立刻啟動與使用需求

Monad主網上線後,立即展示出少數新L1公鏈才能達到的「首日即成熟」特性。主網整合了包括MetaMask、Phantom在內的主流錢包,以及Curve、Uniswap等大型DeFi協議,並支援USDC、USDT跨鏈橋接,開發者可以直接在Monad上部署DApp,無需改變既有以太坊開發工具。這種高吞吐量、EVM相容的技術設計,使Monad在上線首日就具備實際使用需求,而非僅僅是一個概念性的鏈。

MON的逆勢暴漲亦受益於代幣供應結構。總供應量1000億枚中,目前僅約10.8%處於流通,包括7.5%的公售與3.3%的空投,其餘分配給團隊、投資人與生態發展的代幣大多在2026至2029年逐步解鎖。低流通量和長期解鎖週期有效降低初期拋壓,穩定價格,同時也為生態成長提供充足的資源。

此外,MON上線後即獲得大型合作夥伴支持,實際使用需求明顯,開發者也積極部署DApp,使得MON的鏈上活躍度在首日便達到高水準。這與過往許多L1產品上線時生態尚未成熟、價格支撐薄弱形成對比,也直接支撐了MON的價格反彈。

Bitcoin Hyper:Layer2資金新焦點

比特幣主網進入調整期的同時,市場資金積極流向與擴容敘事相關的新興項目。Bitcoin Hyper($HYPER)作為當前最受矚目的Layer2新秀,預售已突破2,870萬美元,並吸引單筆超過49萬美元的鯨魚級買入,形成現象級資金熱區。該項目採用Solana虛擬機架構,使比特幣能結合主網安全性與Solana級效能,以極低成本參與智能合約、遊戲、支付與DeFi場景,擴展BTC的應用價值。

HYPER現價約0.013335美元,採每三天價格自動上調的機制,在周期性FOMO下吸引大量短中期資金。新版代幣經濟提供約41%的年化質押回報,使其模式更貼近可持續的Layer2框架。主網計畫於2025年第4季啟動,這將決定其從敘事走向落地的關鍵時點。Bitcoin Hyper的興起與Monad的成功形成對比,顯示市場資金正在同步擴張到Layer1與Layer2領域,並以高性能基礎設施作為資金流入的核心依據。

購買 Bitcoin Hyper

Monad的長期挑戰與未來觀察點

儘管首秀亮眼,但Monad仍面臨幾個潛在挑戰。首先,2026至2029年的代幣解鎖期將是市場關注的重點,團隊、投資人及生態激勵代幣可能成為價格波動的壓力源。其次,L1市場競爭激烈,Monad需在兩年內建立足夠生態護城河,包括吸引大型DApp、形成高額TVL及強大流動性,否則僅靠技術優勢難以長期站穩。最後,Coinbase模式能否延續也值得觀察,若後續發行項目質量參差不齊,散戶熱情可能快速冷卻。

結論來看,Monad的成功不僅體現在首日價格暴漲,更在於其重新定義了新L1代幣發行模式:主網上線即可使用、散戶廣泛參與以及供應結構合理,形成價格支撐。與此同時,Bitcoin Hyper作為Layer2新秀,則展示了資金在高性能擴容敘事下的新流向。這兩個案例共同指出,2025年的加密市場正經歷散戶主導資金潮、技術驅動敘事與生態即時落地三重驅動的資金重新分布。對投資者而言,這既是觀察高性能公鏈與Layer2應用潛力的窗口,也是一個重新評估全球資金熱區的現實案例。

Exit mobile version